海洋强国有我!——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考察调研讲话精神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 发布日期:2022-04-19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三亚考察调研,先后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与科教工作者共话海洋强国,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并指明了道路方向。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支部党员、船员党员畅谈学习心得体会,立志以激昂姿态与奋发精神践行党员使命,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优势亮点,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建功新时代!

 

党员学习心得

 

党支部书记  杨清华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对海洋研究和“智慧海洋”建设也是寄予了深厚期望,此次三亚之行又特地考察调研了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这对海洋科研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我们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今后要切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踏实做好海洋科考工作,助力学校海洋科研工作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党支部副书记  叶玮茵: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建设海洋强国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海洋科教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政管理人员,能够在“中山大学”号向海图强的伟大征途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倍感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沉沉的责任。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海洋科教工作者的伟大历史使命转化成高度的责任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努力做好科考船岸基工作,管好船、用好船,使“中山大学”号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党支部纪检委员、“中山大学”号船长  蓝明华: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海南三亚视察崖州科技城,又一次吹响向海洋进军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大鼓舞了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海洋工作者。我是一名海员,同时也是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我很庆幸自己以海员的身份投入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阵列中。因为经常跟随科考船停泊三亚港,对三亚还算比较熟悉,有幸亲身感受到近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亚海洋科技领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20年前,三亚还是一个以旅游为主导的热带滨海城市,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被誉为东方夏威夷。20年后,三亚已经晋升为现代化海洋科技城市,崖州由一个小渔港变成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海洋科技新城,吸引了不少包括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知名大学或海洋科研机构进驻,大大提升了海南的海洋科技竞争力,成为了向深海进军的桥头堡。因为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广袤无垠的南海,每年吸引了众多海洋科考船到此停泊或避风,进行补给或人员轮换,三亚成为南海作业科考船的首选补给港口。期待早日驾驭中山大学号挺进南海,重返三亚港,再次近距离感受海洋科技新城的独特魅力。祝愿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建设蓬勃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  朱晓丹: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守望初心,勇担使命。海洋强国建设背后有无数海洋经济、海洋科研工作者等默默无私奉献,为我们树标杆立典型,增添蓝图新元素,也需要科研一线支部党员接续革命火炬笃定前行、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不仅体现了海洋科学研究考察的不可或缺性,亦激励我们立鸿鹄志,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增强筑梦深蓝坚毅信念,通过重大平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我创新,实现自立自强,立逐国际科学前沿。作为科考中心的一员,我将踏实细致做好各项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实际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应尽力量。

 

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  于卫东教授: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亚洲湾科技城视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的报道,海洋科考中心全体同事备受鼓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了解海洋观测设备和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后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话语为我们海洋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南海及周边大洋是实践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战场,浩瀚南海和广袤全球海洋都亟待我们去探索。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副主任  吴海铭: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亚洲湾科技城视察时的有关报道,我深受鼓舞和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总书记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信心,也倍感责任重大,从南海及周边大洋,甚至到南北两极,浩瀚的海洋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应运而生,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在“建好、管好、用好“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国家海洋科学考察和研究,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安全、高效“的海上移动平台和实验基地。

 

中山大学”号船长  金德飞: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4月10日在海南三亚视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的报道,心里真是万分激动,同时全身心充满干劲,心里暗下决心要铆足劲发挥自己作为一名船长,为海洋科考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更为自己能够投身到“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实习船,成为我们国家自己的海洋科研一线的一员而倍感自豪。在将来工作中也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向海洋进军,向深海进军。努力发挥自己所学,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日常船舶维护保养,做好科考船员队伍管理,让“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为海洋科考事业保驾护航,为建设开发我国海洋事业,加快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  陈露:

       习近平总书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行,高度重视海洋强国的建设,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我们知道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状态,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因此发展海洋事业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坚定海洋科技长期战略规划,利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与多个学科共同建设综合性海洋科技科研平台,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推动海洋科技进步,推进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和海洋经济的结构转型,提升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  刘华锋: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海洋研究院一行的相关报道,我深受鼓舞。经略海洋,向深蓝进军,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作为海洋科学考察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将从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做起,以“安全、高效”为船舶管理的宗旨,以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良好运行为工作重心,落实“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运营维护工作,服务好科考探测任务。立足本职,心系深蓝,为国家战略尽一丝微薄的力量!

 

中山大学”号大管轮  崔鲁宁:

       通过新闻稿件的阅读、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祖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视,我国拥有1.8万海里的海岸线,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独特优势,近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缓慢,对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祖国航空母舰的出世、海军的壮大,祖国的海洋探测与海洋科学考察也取得了很大发展。看到祖国近10年海洋科学考察发展迅速,建造的科考船如雨后春笋,我深感高兴;看到载人深潜事业发展,从原来的深海基地蛟龙号6000米,到现在的三亚深海所奋斗者10000米,探测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我深感自豪。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一定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山大学”号电机员  韩文建:

       从一颗种子到无垠海洋,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关注的两件事,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扬波大海,走向深蓝,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是习总书记一直记挂在心的大事,我深刻认识到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肩负海洋强国的光荣使命。“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作为一艘世界领先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对中国海洋科考和海洋人才培养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我作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一名电机员,唯有夯实专业知识,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竭尽全力确保船舶设备平稳运行。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