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开新元,锐意进取谱新篇——“中山大学”号顺利完成2024年首个航次任务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公众号

4月8日-11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赴南海北部陆坡区神户海域执行航次,顺利完成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数字多道地震系统海试任务,南方海洋实验室、设备服务商、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以下简称“科考中心”)探测部及船员共57人参航。

凡事预则立,短航次背后是长达一周紧锣密鼓的备航。为了配合南方海洋实验室高效圆满开展海试航次,4月1日-7日,“中山大学”号全体人员主动放弃假期,协调其他在船任务,探测技术部协同南方海洋实验室多位老师、设备商连续加班奋战,完成设备吊装、固定与航次组织,科考中心岸基团队同步推进航次报批、航前动员、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船岸凝心聚力,统一战线,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吊装负载、管线连接复杂等挑战,全力支持备航工作,为设备海试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吊装空压机集装箱
船员搬运安装空压机系统的海水冷却管
准备气枪阵列
出航前满满当当的后甲板

航次出发前,科考中心吴海铭副主任率队到船上开展全方位航前安全检查,与船员、探测部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听取了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和航次实施计划,强调了人员、设备安全问题与应急响应机制。航次首席科学家、南方海洋实验室科考平台执行负责人张小波老师随即也召开了航前动员会议,详细讲解了航次实施方案,与设备验收专家热烈讨论,明确每日执行计划。全体参航人员完成航前救生安全演习。

航前安全工作会议
航前动员会议
全体参航人员进行航前安全演习

数字多道地震系统是南方海洋实验室参照“中山大学”号后甲板设计采购,于2023年8月到货,按计划于今年开展设备海试验收。

 

该系统主要由震源及其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综合导航系统、电缆水下定位系统、收放系统、地震空压机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作为海洋地球物理探测的重要设备,它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普遍用于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海洋地质灾害评估、海洋地质研究中。

 

南方海洋实验室数字多道地震探测系统的海试及应用,将为获取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数据,更好地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重要支撑。该套系统与“中山大学”号科考船配合使用,将进一步完善整船科考体系,大幅提升各部门人员的技术协作能力,成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探索深蓝的重要利器。

多道地震作业中

数字多道地震系统作业间隙与往返途中,科考中心探测部人员还进行了多波束测深和浅底层剖面测量,开展了天气雷达、多联网及CTD测试。大家见缝插针,一刻不松懈,聚精会神全力下好“先手棋”,练好“基本功”,确保设备均处于良好的适航状态,为接下来有条不紊开展科考航次提供技术保障。

地震作业间隙,测试多联网

11日上午,“中山大学”号返航靠泊珠海高栏港,科考中心吴海铭副主任、崔运璐总工带队迎接,亲切慰问一线工作者们,了解设备测试磨合过程与验收成效,勉励探测队伍与船员趁热打铁回顾总结,为后续应用多道地震系统高效开展科考作业积累宝贵实践经验。

迎接科考船凯旋
航次总结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