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上做实验,是种怎样的体验?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深邃海洋

蕴藏无限奥秘

登上大船挺进蔚蓝海域

是什么感觉?

在甲板上在船舱里做实验

是怎样的体验?

 

盛夏时节,有一群同学

成为“中山大学”号科考队员

完成了海上科考之旅

“珠海-上海”“上海-汕头”“汕头-珠海”

三个航段科考实习

有哪些体会?

我们一起翻开学员们

真挚又生动的“科考日记”

 

“珠海-上海”航段

6月12日至16日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

随“中山大学”号的科考教研人员

从珠海出发

经南海、台湾海峡

入东海最终到达上海

航程约900海里

聚精会神、躬身力行参与

有趣的“航海课堂”

不遗余力、严谨专注完成

“四足机器人船舰平台运动测试”等实验

 

"摇摆课堂”初体验

2023年6月14日

  这两天,我第一次体验了海上的 “摇摆课堂”。蓝明华船长将其二十余载的航海经历娓娓道来,魏天骐老师条理清晰地展示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胡正老师细致地讲解了现代土木工程和桥梁知识,周雨迪老师介绍了激光雷达的海上用途……他们以第一人称生动介绍亲身经历,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扩展了视野。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丁彦博

 

老师在船舱为同学们讲解

 

 

把握实验“窗口期”!

2023年6月15日

    今天下午,我和伙伴们成功完成了“四足机器人船舰平台运动测试”实验。海上实验对我们来说有很多挑战,是新奇有趣的尝试,也有很多要诀,例如把握实验“窗口期”。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海况好时做好准备,波浪到来时马上开展测试。但是当时海况忽然变化,我出现了晕船的情况,此时准备工作还没完全做好。还好伙伴们齐心协力完成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了机器狗颠簸路面测试。我也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健硕的体魄也很重要。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张俊东

 

 

 

船上可爱的人们

2023年6月15日

    今晚是下船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比起之前几天忙于实验操作,我今天看到了更多,那就是船上可爱的船员们。船员们定睛瞭望远方,一丝不苟记录航海日志,包括风向、海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能见度等,及时与航道周边船舶联系,精诚团结,尽忠尽职,让我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小心驶得万年船”。船上的科研人员也全身心沉浸于学术研究。晚上九时许,同学们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明天返程,我遇到行色匆匆的周老师。我问他怎么还不休息,他兴奋地说刚刚看数据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现在准备再去测试,说罢就走进了科考中心……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黄雨鑫

 

 

 

 

“上海-汕头”航段

7月6日至9日

为推进“涉海高校海上实习培训联盟”建设

国内著名涉海高校

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以及河海大学的师生

参加“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

从上海出发,靠泊汕头港

在老师指导下

学员参与完成了

气象观测、海洋CTD/采水观测、

海洋光学观测等

一系列航海实验

 

海上实习,受益匪浅

2023年7月7日

  今天早上,在崔廷伟教授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海水透明度和水色测量。崔教授先介绍了实验流程,接着我们齐心协力将拴着重锤的透明度盘下放到海中。在实践中学习,我不仅巩固了上课所学的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在同学们相互支持、默契合作中增进了友谊。参与“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活动,与优秀的科研团队合作,让我受益匪浅!

浙江大学 徐高阳

 

 

 

大海的魅力

2023年7月7日

  今天我亲身参与采集了海水的数据,下放CTD仪器(温盐深剖面测量系统),测量不同深度、不同时间的海水温度和盐度等的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海洋上混合层、温跃层和下混合层,不同层的水明显的温差,溶解氧、盐度、叶绿素浓度、营养盐浓度等也都随着深度变化而有着相应的变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体会到大海的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 罗景添

 

 

 

2023年7月7日

  今天下午的海况不太好,海面风高浪急,逐渐达到了4至5级的海况,原定的作业计划也取消了。四点半,海况稍好转,我们参与了弃船演习。通过弃船演习,我对船上的逃生路线和救生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晚上的海况再次变差,船舱内到处都是“哗啦啦”的声音,越来越多同学身体不适。但船员们及时送来晕船药和晕船贴,我们都感到非常温暖、贴心。

上海交通大学  张晶华

 

 

激动,感恩!再次登船

2023年7月9日

      “中山大学”号首航时,我也参与了送船的仪式,没有想到毕业后还有机会踏上船,进行科考实习。今天是海上实习的最后一天,回顾这段海上旅程,作为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我非常激动和感恩。“中山大学”号作为国内一流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是我们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有力支撑。作为海洋科研领域的青年学子,我要向船上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认真工作的船员学习,在未来的科研探索中勇往直前,走向深海远洋,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 杨汉全

 

 

“汕头-珠海”航段

同学们在“摇摆课堂”交流提问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