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向海图强,我校法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与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举办党建共建活动
为更好实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交叉融合动力,为海洋科考提供法律保障,中山大学法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与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于3月3日在珠海校区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并举行结对共建授牌仪式。法学院党委书记梅成达,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副院长、科考中心主任于卫东教授,党委副书记游顺勇,科考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清华教授、科考中心副主任吴海铭、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船长蓝明华、金德飞,法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郭萍教授、刘瑛教授等5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大气科学学院党委郑慧书记指出,“中山大学”号投入使用后的出海远洋航行会涉及到很多海洋法及其他法律方面的问题,党建共建为双方常态化、长效化合作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中山大学”号更好地服务中国海洋科考事业,向海图强、逐梦深蓝。

法学院党委梅成达书记表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要推进法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本次结对共建活动,正当其时,有利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利于丰富法学院特色学科涉外法治的研究成果,也有利于推进双方学院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科考中心主任于卫东教授、科考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清华教授、科考中心副主任吴海铭及船员代表就“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在日常运营、远洋航行的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风险提出了不少问题,法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郭萍教授、刘瑛教授立足法学专业知识,结合“中山大学”号运营实际进行了生动解答。双方致力加强沟通交流,努力让“中山大学”号成为中山大学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的多学科领域、多功能、多技术手段的海洋移动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交流讨论环节过后,法学院党委梅成达书记、大气科学学院党委郑慧书记为法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与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授牌,双方正式结成党建结对共建单位,为海洋科学、涉外法治研究注入新动能。

授牌仪式后,中山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青年研习会博士生成员严凌成、唐浩森分别做了《高校科考船海洋科研法律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号常见合同条款解读与法律风险防范》报告。之后,法学院师生登上了“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进一步面向船员开展普法活动。

法学院党委与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是落实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引领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个人兴趣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相连结,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促进学科交叉,深化科学研究,为学院、学科之间搭建桥梁,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通过自然科学家科考中的“真问题”,把法学研究带入到海洋学科的社会关系中,并在真实环境中锤炼;坚持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长,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到实践中,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培育具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引领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