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号入泊母港欢迎仪式顺利举行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 发布日期:2021-11-21

11月21日,珠海高栏港烽火海洋码头风和日丽,静待“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入泊母港。9时整,蓝白色的“中山大学”号共海天一色,缓缓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山大学”号是我校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扎实推进“三大建设”和做大做强具有中大特色的涉海学科集群的关键步伐。作为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顺利入泊母港并正式投入使用,是历代中大人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宏大梦想的又一里程碑,开启了又一“国之重器”投身我国海洋科考事业的崭新篇章。

 
 
 

“中山大学”号科考船

 

为迎接和庆祝“中山大学”号平安回家,我校在高栏港烽火海洋码头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入泊母港欢迎仪式,学校主要领导、珠海市相关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涉海院系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下午3时,仪式正式开始。在中山大学校歌声中,科考船建设指挥部人员和全体船员走下舷梯,学校陈春声书记、高松校长带领师生代表向建设指挥部人员和全体船员表示热烈欢迎,学生代表送上鲜花,现场掌声雷动。

 

 
 
 

接船活动现场照片

 

望着眼前气势威武的“中山大学”号,全体活动参与人员心潮澎湃。中山大学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冬柏教授向学校郑重报告:“'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已经建成,正式入列中山大学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话音刚落,现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活动现场

 

欢迎仪式上,学校主要领导、科考船建设指挥部和船员代表、珠海市相关领导及涉海院系代表分别致辞发言,对“中山大学”号顺利返回母港表示祝贺,对“中山大学”号建功未来提出期盼。

 

陈春声书记表示,近百年来,中山大学一直梦想有一艘真正属于自己的大船。今天“中山大学”号顺利就位,实现了中大人百年的梦想,未来学校将以大船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大力发展海洋学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贡献中大力量。

 

陈春声书记发言

 

高松校长表示,这艘世界一流的科考船,既是面向全球海域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也是我们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海上移动育人基地”,还是下一步开展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的开放平台。对学校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发展重器,是提升中大海洋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当然也承载着历代中大人向海图强的宏大梦想。

 

高松校长发言

孙冬柏教授表示,这艘科考船将成为中山大学移动的海上校园,是大海洋学科群移动的海上实验室和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海上基地,将为中山大学实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发展海洋学科和培养海洋创新人才提供坚强的保障。

 

孙冬柏教授发言

 

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我们中大涉海学院的万名学生,将有机会上船实习,亲近大海,探索大海,感知大海,把在课本上学到的一个个公式、一串串数字、一行行代码,写在大船上、写在大海里。

 

董文杰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号在优异船舶性能基础上,装备了先进的科考调查仪器,具备从万米高空到万米海底开展多学科、多要素观测和采样能力。”科考船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敬德介绍道:“‘中山大学’号还在船底布置了先进的声学探测设备,实现对海底地形地貌的精确探测和全海深剖面水体信息,并具备水下高精度定位能力。”此外,“中山大学”号作为科考实习船,在国内还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

 

陈敬德副总指挥发言

 

珠海市金湾区委书记梁耀斌表示,作为中山大学的校友,很荣幸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中山大学”号入驻金湾区,必将成为金湾又一张闪亮的名片,金湾区委、区政府也必将倾尽全力支持‘中山大学’号运行和管理,为‘中山大学’号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做好保障和服务,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承担使命,成为多学科领域、多功能、多技术手段的海洋移动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梁耀斌书记发言

 

欢迎仪式后,学校主要领导、珠海市相关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海院系师生代表在科考船建设指挥部人员和船员的指引下,登上“中山大学”号,感受全新的海上移动校园,领略科考船的风采。

 

 
 
 

登船参观过程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承载着国家和大学的重托,也承载着所有中大人的海洋情怀。“中山大学”号顺利入泊母港并正式投入使用,拉响了中大人向海图强的强劲号角,照亮了中大人逐梦深蓝的宏伟征程,“乘大船、去深海、做大事”的愿景已逐渐成为现实。

 

“中山大学”号入泊母港

 

不少大气科学学院学生有幸参与到本次接船活动中,活动结束后,他们也积极地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 海洋,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繁荣息息相关。近代历史的发展表明,世界大国者无一不是海洋强国。因此,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服役,为我国海洋科考,尤其是为远洋科学考察提供了大国利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与复合型人才培育基地。她的服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大海洋科学战略走向深蓝,为我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贡献中大力量。

——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助理何文平教授

 

★有幸参加“中山大学”号入泊母港简洁而庄重的欢迎仪式,参观了“中山大学”号先进设施,深为我校拥有“中山大学”号这艘世界一流、我国排水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综合科考实习船而骄傲!“中山大学”号挂靠我们大气科学学院管理,作为大气科学学院的一员,未来也会参与科考船科考任务大气物理探测方面的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为配合“中山大学”号首航,我们团队已在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协助下在永兴岛开展环境气象综合探测实验。希望未来能在发挥“中山大学”号这艘海洋科考“国之重器”作用,提升中大海洋学科综合实力、实现中大人向海图强宏大梦想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气科学学院范绍佳教授

 

★ 十分有幸参加“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实习船首次返回母港欢迎仪式,和科考船建设者们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深切感受到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群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衷心希望这艘承载中大科考人梦想的巨轮越走越远,收获更多更好的科考成绩!

——大气科学学院赵军教授

 

 

★ 茫茫海洋,有一艘中大的科考船,带着中大全体学子的科学梦想,徜徉在天地之间。即使将来毕业,我也不会忘记,我曾经踏足过,大气学院老师和同学将来工作奋斗的地方。梦想之船,科考之旅,远征海洋,乘风破浪,一路平安。

——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代表刘瑜珊

 

★ 非常荣幸成为科考中心的一员,在这个小团体里,我们每个人都为了接船活动的成功举办而努力着。在准备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团结一致、互相理解的良好氛围,也结识了许多很好的老师和朋友。在活动过程中,我了解到伟大的船员们为了“中山大学”号的建造默默付出了三年,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参观科考船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中山大学”号的成功建造无疑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良的科研条件,这将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对海洋的不断探索。除此之外,通过船员们的讲解和与他们的交流,我感受到了每位船员的热情、细心和耐心。我想再一次表达我对船员的敬佩之情,也希望能够以船员为榜样,不断提升自我,为我国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助理团队秦玉洁

 

★ 在接船活动中,各位老师和船员哽咽的发言让我感受到了“中山大学”号建造过程的艰辛,参观船体时更是体会到了建船时从船员的生活所需设施到各项科考设备配备的严谨与用心。雄伟的“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在大家的期待中入泊母港,作为中大的一份子,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志愿者参加接船活动和大家一起见证中山大学这历史性的时刻!

——志愿者高玥

此外,多家知名媒体对“中山大学”号入泊母港仪式进行了密切关注和详细报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