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深蓝丨“中山大学”号船载科考设备责任科学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并支持甲板吊机培训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

       为做好“中山大学”号船载科考设备的管理运维,海洋科学考察中心联合各涉海学院探索责任科学家制度,为每台/套船载科考设备落实一位责任科学家,充分发挥责任科学家团队的专业技术优势,提高船载科考设备科学管理水平,为科考航次获取高质量观测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近日,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谢鹏副院长带领专家团队一行6人登船参加“中山大学”号甲板吊机系统的技术培训和实操演练,与吊机设备供应商进行了深入技术交流,并实地考察船载科考设备和实验室条件。

 

       吊机设备供应商服务工程师首先介绍了“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安装的四台Palfinger吊机的性能、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海工院老师们、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部技术人员与服务工程师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特别是探讨了主甲板两台辅助吊机在恒张力模式下的工作机制和试验计划。

 

image-20220513004121-1

服务工程师介绍Palfinger吊机

 

       随后服务工程师带领大家实地考察吊机系统泵站,并对船中主吊进行实操演练。大家对吊机各动作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球阀改进设计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提出建议,要求供应商尽快解决吊机遥控器出现的急停问题,围绕海试验收方案与服务工程师深入交换了意见。

 

image-20220513004121-2

考察吊机系统公共泵站

 

image-20220513004121-3
image-20220513004121-4
 
 
 

船中主吊实操演练

 

       随后,海工院团队来到绞车舱考察,围绕CTD绞车自动升沉补偿功能进行了深入讨论,谢鹏副院长希望海工院的波浪补偿技术研究成果未来能够在科考船上得到应用,支持国产船载科考装备的发展。

 

image-20220513004121-5

考察万米CTD绞车的自动升沉补偿功能

 

       最后,海工院团队实地调研科考船各类实验室,详细了解科考船运行、科考设备使用和设备海试验收计划等,提出了多条宝贵建议。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将在各涉海学院支持下进一步推进船载科考设备的责任科学家机制,不断提高探测技术部的专业技术能力,实现船载科考设备的高水平管理、运维和海上工作,助力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群的海洋科学前沿探索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image-20220513004121-6

实地考察科考船

 

image-20220513004121-7

海工院责任科学家团队合影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