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4年度优秀中学生进校园”活动顺利举行
2024年1月15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一行17人在霍浩凌老师和王明涛老师的带领下到我院进行“优秀中学生进校园”活动。我院副院长黎伟标教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副主任崔廷伟教授、高中明副教授、乔少博副教授、郑菲副教授、胡志远副教授、本科教务员颜炎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黎伟标副院长主持。
图1 黎伟标副院长致欢迎辞
首先,黎伟标副院长代表学院对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科发展历史及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科研及平台建设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四个方面介绍学院基本情况。他表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与兰州有很深的渊源,西北师大附中更是中山大学在甘肃省的优质生源地,希望此次“优秀中学生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感受中山大学的校园文化,近距离感受大气科学学院的环境氛围,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
随后,黎伟标副院长为师生一行做题为《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科普讲座。黎伟标教授从天气预报的产生历史、形成环节和发展演变为师生勾勒出一幅全面的天气预报产生图景,并就未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讲座精彩纷呈、深入浅出,收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图2 黎伟标副院长介绍学院基本情况及进行科普讲座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双方围绕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情况、大气科学学科特点与应用以及气候变化等热门气候环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黎伟标副院长鼓励大家秉持长远的目光,审慎地选择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志业,而非盲目追随“热点”。最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霍浩凌老师对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组织本次“优秀中学生进校园”活动表达感谢,他认为小规模的参访活动加上深入浅出的专业讲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山大学和大气科学学院的认识了解,希望双方可以保持紧密交流,保持活动的延续性,也欢迎大气科学学院的专家老师多到西北师大附中去,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
图3 师生进行自由交流
2024年1月16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代表一行赴我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交流学习,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对远道而来的师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交流活动在空间与行星科学主题讲座中拉开序幕,茶歇过后带领师生一行参观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以及行星教学仿真实验室,最后双方共进午餐并对行星科学学科前景、青少年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热烈讨论。
活动开始,系主任崔峻教授作主题讲座:《Are we alone?——Life in the cosmic context》。讲座以“生命”这一独特存在形式为线索,从人类视角出发探索宇宙,并最终落脚于行星科学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上。师生代表认真聆听,给予主题讲座高度评价。
图4,5 崔峻教授作主题讲座:《Are we alone?——Life in the cosmic context》
讲座过后稍作歇息,崔峻教授带领师生代表参观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对系布局、师资学生组成、发展与研究方向等做详尽讲解。
图6,7 崔峻教授带领师生代表参观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
图8,9 吴晓姝副教授带领师生代表参观行星教学仿真实验室
图10 学生代表于行星教学仿真实验室留言板上留言
最后,空间与行星科学系教师代表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代表共进午餐并进行热烈讨论。午餐会上,师生代表再次对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建设表示高度赞扬与肯定,对各位奋斗于一线的行星科学工作者们表示极大尊重。空间与行星科学系亦对师生代表来访表示衷心欢迎与感谢,期待日后能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更多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图11 空间与行星科学系教师代表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2024年1月16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登上“中山大学”号开展研学活动。首先同学们通过在报告厅聆听船长的介绍与观看“中山大学”号宣传视频,对这艘“国之重器”的卓越性和前瞻性有了初步认识,随后在大副与探测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探索了船舶主甲板、实验室区域、生活区域、海上作业区域和船舱驾驶区域,切身了解到科考队员与船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在活动顺利推进过程中,同学们展现出对海洋科学的热忱与向往,推开了探索海洋科学世界的大门。
图12 船长介绍科考船基本情况
图13 师生代表在“中山大学”号上学习
图14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代表于“中山大学”号合影留念
本次“优秀中学生进校园”活动不仅加强了学院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交流与了解,还为西北师大附中的优秀学子提供了深入了解大气科学知识的平台,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探索科学前沿的种子。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西北师大附中的交流与联系,不断拓展“优秀中学生进校园”的活动形式,不断拓宽活动的辐射面,让更多优秀中学生能走进中山大学,鼓励更多优秀学子积极报考中山大学,在未来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